如果说2021年是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向时代前沿的起点。那么2022年则是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
2月9日,《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发布,此项评价指标涵盖8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多项评价指标与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有所重合。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者面临颇多挑战。
一方面,药品、耗材零加成导致医院的收入出现巨大缺口,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疗机构成本控制,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揭开医院信息化建设短板……
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各个科室所遇难题各有不同:手术室手术计划变更频繁,医护工作负荷大等;检验科现场管理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等;影像科预约排队等待时间长,换台流程缺乏标准化等;门急诊转诊、会诊等流程衔接不畅,导诊标识不明,目视化不到位等。这些环节无一不是造成病患就诊流程中的瓶颈,病患满意度下降的根因早已暗藏其中,科室管理痛点可见一斑。
“如此多方挤压,医院的生存发展空间究竟在哪?”、“医院如何创新管理,需针对哪些方面,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自上而下落实精细化改革?”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管理者脑边。也就是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医院着重在使命、愿景、校训层面绘制了战略规划蓝图,却在自上而下的战略分解及自下而上的落地层面屡屡受阻,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难以成为有效的改善优化抓手。
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流程管理,被大多数管理者忽略,其实在国家相关政策中却早已给出答案: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医院应当综合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优化管理流程,将运营活动各环节的人、财、物、技术通过流程管理有机结合,并给出指导方向:梳理运营流程→评价运营流程→优化运营流程→推进流程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了医院的运营模式要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发展模式要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明确指出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
优秀的管理需要卓越的体现形式,流程管理则是精益管理的重要一环,流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步,流程梳理——理顺业务流程是基本
在以往的医院管理中,大多以规章制度为约束标准和操作准则,往往在系统性上存在欠缺。毕马威运营管理思想则强调“制度流程化”,将操作制度梳理转化成为“流程图”,以流程连接各个环节、操作、部门、业务,从而赋予管理条理性和系统性,促使工作人员树立“流程思想”,推动全员按照“流程”做事。
第二步,流程诊断——评估现状差距是关键
六西格玛理念中有个著名的观点:“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No measurement, No management)。”医院管理中,诊断评估现状,明确流程缺陷才能进一步优化改善,差距即问题。“流程指标化”才能有效完成“测量”。“指标”一词并不陌生,三级医院评审包含1000多个指标、“国考”规定数十项指标,所以对于流程管理,将更多的结合医院实际业务,从安全、质量、效率、成本、满意度等维度评估指标表现情况,并以此诊断流程能力,发掘流程存在的缺陷、差异和瓶颈。
第三步,流程优化——改善缺陷问题是核心
流程优化是改善问题的核心,在改善落地环节,将“精益六西格玛”方法论引入管理体系。六西格玛注重“安全、质量”的改善,关注病患安全,保障医疗质量正是医院服务的核心内容;精益则注重“效率、成本”的优化。在流程优化步骤的同时将“指标IT化”理念注入其中,以信息化手段为管理者搭建驾驶舱,实现更加高效的运营实时情况掌握。
第四步,流程标准化与持续改进——成果固化是保障
在医院管理中,常常存在“短时期的改善成效”却难以实现“长期的成效维护”的窘境,往往一段时间后便又恢复原状,其根本在于没有进行“流程标准化”和建立“持续改善机制”。标准化的目的在于促使所有的人员在流程中都能保持统一的操作规范,以降低流程差异,保障成果输出的稳定性,避免历史问题“再发生”。“持续改进机制”将推动医疗机构不断建立自身“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化管理闭环。
来源:毕马威KPMG,文章略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